青年创业在长沙设计园丨“剩”者为王:90后理工男的破壁“智”造发布时间:2025/8/11 9:43:10 阅读:2次
2017年长沙的盛夏
闷热难当
在长沙雨花经开区
一个没有空调的四楼小房间里
几台电脑因为过热频频“罢工”
汗流浃背的刘浪和他的伙伴们
正为一个简单的梦想咬牙坚持:
做出一台比进口更好用的制药检测设备
八年后的今天,刘浪创立的纳威尔智能科技(以下简称“纳威尔”)完成了一场漂亮的“技术破壁战”:从被国外巨头拒之门外到让跨国药企排队下单,这家年轻的企业不仅让国产智能检测设备在制药领域站稳脚跟,更打破了国外巨头长期以来的技术垄断。
这不仅是90后创客的热血故事,更折射出雨花区“放水养鱼”式培育的创新生态——在这里,每个咬牙坚持的梦想,都能等来破土而出的春天。

从长沙理工大学光电专业毕业后,刘浪进入了全球制药装备行业的顶尖港资企业。然而,技术出身的他,心中始终有个和大学校友“一起做点事”的念头。
2016年10月,带着这份朴素的冲动和对未来的憧憬,刘浪和师弟陈建成辞去工作回到长沙,挤在出租屋里开始了创业之路。

现实很快给了他们一记重拳。“连续六个月发不出工资是什么滋味?”刘浪回忆那段艰难时刻。2017年公司初创成立,技术出身的团队对市场一窍不通,他背起书包,白天四处奔波寻找客户,晚上赶最便宜的夜班火车;陈建成则留守在如同蒸笼的办公室,埋头调试设备。“那时看任何行业有检测需求都想去试试,但最终发现,深耕制药领域才是我们的根。”刘浪回忆。
其实,最难熬的并非技术难题,而是在看不到希望的黑夜里,反复叩问自己:方向对吗?还能坚持多久?他和陈建成约定:“无论结果如何,给自己三年时间,给梦想一个机会。”

转机始于一次“无合同”的豪赌。最初,他们发现药厂工人常被操作复杂的进口打码设备困扰。团队迅速研发出更简易的国产替代品。然而,市场验证和销售推广的艰难远超想象。就在团队濒临绝境时,一个关键机遇降临——云南白药。
2018年,云南白药一条气雾剂生产线急需检测罐底凹面反光点,国外巨头因技术难度拒绝接单。于是给了纳威尔一个机会:先做出设备,达标再付款。
抱着破釜沉舟的决心,刘浪团队在现场蹲守了整整两三个月。刘浪至今难忘,陈建成发着高烧仍坚持从长沙赶往昆明调试设备,只为赶上交付期限。当这条生产线最终流畅运转时,刘浪心中无比笃定:“我们不仅能做,还能做得比国外更好!”
公司使命由此铸就——破智能检测技术之壁,立中国智造品质之标。

疫情期间,纳威尔团队持续发力。石家庄以岭药业陆续采购了他们近300台打码设备。更关键的是,当全球唯一能生产铝箔封口检测仪的公司对中国禁售时,纳威尔团队迎难而上,成功研发出全球第二台同类设备,并将价格从进口的50万-60多万元/台大幅降至30万元左右。
如今,纳威尔的产品已覆盖制药全流程核心检测环节,三大类解决方案累计装机量超2000台;近年在360度片剂、软胶囊、硬胶囊外观检测技术上的创新突破,得到了国内外客户的高度认可;服务于云南白药、漳州片仔癀、石药集团、以岭药业、远大医药等200多家国内制药企业,极大地缓解了行业对进口设备的依赖。

“孵化基地不是仅仅提供场地就可以的,而是要实现团队、产品的‘双孵化’。对于初创企业来说,找准方向和赛道特别重要。”邵继民是中国(长沙)创新设计产业园创业孵化基地的设计总顾问,他在行业浸润多年,经验丰富、理解深刻。
纳威尔就是在这家园区的小房间起步的,随着规模扩大,公司在同一园区内搬了四次家。
回顾创业路,刘浪对雨花区的创业环境充满感激。“最难的时候,可能只交得起电费,但在园区的帮助下,我们渡过了难关。”

更让刘浪感慨的是雨花经开区产业链生态的悄然完善:“2016年周边几乎找不到符合我们高要求的供应商,零件加工要跑到沿海城市。这几年,周边符合要求的供应商越来越多,这对我们降低成本、加快研发太重要了。”
如今,纳威尔拥有70多人的团队,其中研发人员占比超七成,平均年龄不超过35岁。公司营收连年保持30%-40%增长,今年剑指6000万目标。今年起,纳威尔将目光投向海外。“同样设备海外溢价50%以上,这是中国智造的价值空间。”刘浪语气坚定。

展望未来,这位90后创业者目标异常清晰:“我们不做庞然大物,要做‘点线面’中最强的那个点。在制药智能检测的垂直领域,我们必须是最顶尖的‘小而美’的产业。”
当被问及对青年创业者的建议,刘浪坦然笑了笑:“第一,找到正确的方向。只要方向对,剩下的就是坚持。第二,‘剩’者为王,大浪淘沙过后留下来的都是真英雄。”
从小小斗室到行业标杆,这群“破壁者”的足迹从长沙雨花走向世界。八年光阴弹指一挥,真正的壁垒不在技术之高墙,而在攀登者心中不灭的星火,与脚下名为“坚持”的基石。